X型人才素养模型

The illiterate of the 21st century will not be those who cannot read and write, but those who cannot learn, unlearn, and relearn.

我们已经进入了变幻莫测的 VUCA 时代 (Volatility,Uuncertainty,Complexity,Ambiguity),一个毫不令人意外的保守数字是 —— 在未来20年内,40%的国内工作将被 AI 取代。2/3 的大学毕业生将从事目前尚不存在的工作。

能在 VUCA 时代发光发热的,不再是能做对题目、牢记知识点的标准“好学生”。而是综合能力突出的、拥有解决真实问题能力的复合人才。

我们称他们为 “X 型人才”。

前任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于新千年初最早提出了这个概念。他说,我们的传统教育培养的往往是 A 型人才 —— 他们能够遵守规则和指示,但缺乏创造性和创新精神。而未来社会最需要的,并不是墨守成规的人,而是那些锐意进取,创所不能的 X 型人才。他们具备跨学科专业能力,又充满创造力和实践能力,能够真正在现实社会中创造价值。

虽然理念前沿,但长久以来,X型人才并没有明确的培养标准。从而使人才培养、评价举步难行。

幸得近年来国内外主流教育界坚持在实践中摸索。无论是国家于2016年发布的“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” 模型,还是 PISA 等国际机构倡导的 “全球胜任力” 模型,亦或者逐渐流行的 MTC 素养成绩单理念,都几乎一致地勾勒出了未来人才的样子:

X 型人才素养模型

博采众家之长,模型将未来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定义为了互相关联的三个层次:

最内层,每个人最内核的能力,是 “元认知”(metacognition)。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J.H. Flavell 在 1976 年提出的概念,意思是“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认知活动,即认知的认知”。换一个互联网说法 —— 元认知能力是一个人的“自我迭代能力”。虽然难以测评,但成功的素养教学活动一定指向元认知的更迭。

第二层,每个人的底层能力,是指一系列在生活、工作等多元场景中都“可迁移”、“用得上”的能力,比如领导力、创造力、沟通力……这些能力往往是传统课堂学习中无法直接培养的能力,它们必须在真实任务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,通过表现性评价机制进行测评,找出最适合学习者的发展路径。X 型人才模型中细分定义了 18 项底层能力,对齐国际常见标准。

第三层,是每个人的专业能力。比如数据科学方向上的数据收集/整合/分析能力;艺术创作方向上的议题解构、可视化传达能力等。这些专业能力是学科领域内“知识(Knowledge)、技能(Skill)、态度(Attitude)”的综合体现。而每个X型人才应该拥有多种学科专业能力,方可胜任未来。

而这一切能力,必须在“真实世界学习”(authentic learning)中养成、评测,找出逐渐进阶之道。不是纸上谈兵,而必须实践创造。这也是我们所有创造、长期项目所恪守的原则: 在真实世界、真实项目中真实创造、真实评价,全方位深度养成学习者胜任未来的能力。


X 型人才素养模型可以为学习者带来什么价值?

标准是指南针,全面展示未来发展方向。标准是刻度尺,通过表现性评价体系,准确描绘学习者当前能力与进阶路径。

因此,有了 X 型人才素养模型,我们可以为学习者精准地提供:

高效的能力养成课程

每一个短期、长期项目,细化到其中每一个教学活动,对应模型,都有明确的“能力养成计划”。让可见的学习有效发生。

与国际接轨的的素养成绩单

比照 MTC 标准,每个学习者都能够获得全面展示其各项能力的素养成绩单,全面展示学习者能力发展过程、潜力与未来进阶方向。

精准的生涯规划

参考美国劳工部 O*Net 等职业能力要求标准,为学习者规划生涯发展方向,让兴趣、能力、未来社会需求精准匹配。


以上是 X 型人才素养模型的框架,模型细则可是我们厉害的秘密。想了解更多,欢迎发个邮件,聊聊看吧! competency-model#sideupnow.com

1 181

0

学习人次

0

独家项目点

0

跨界导师

0

年项目经验